首页 > 武侠修真 > 断头刀 > 第1章 未命名草稿

第1章 未命名草稿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我带赶山游戏系统在古代逃荒 全民高武,我成了第一个炼药师 仙君喝醉啦 我在精灵世界有座庄园 超级神脑 爱你如命:霸道总裁吻上瘾 末世,我与漫展cos的终焉之行 无敌了:我捡到一个加速空间 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 新婚夜,相公哭唧唧跑了,扔给我三只崽

而关家吃这碗饭却吃得尤其长远,且人丁兴旺,几代下来也未见颓势,据村中知道些虚头细脚的人讲,这个都是因为关家的刀曾得过神仙的指点,被去了刀头之故。刀必有刀头,一来可以砍削,二来可以突刺,可一旦去了刀头,便煞气顿减,能将一番血腥活儿变成解刑徒牢狱之苦,送其入阴司轮回的好事儿。不论刑徒多么穷凶极恶,经过这样的死法儿,化作厉鬼也能感恩三分,护卫其家福佑绵长。

其实确切说来,他家的刀就是截头刀而已。若说起截头刀,确是古来罕有,历史上只有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孟获惯用此刀。其人刀法奇绝,上阵杀敌之时万人难挡,但时隔千年刀法早已失传了,而关家也只是机缘巧合,学会了其中的“推”法罢了。他家的“推”法较之其他两家更要讲究一些,不但运刀要准、平、稳,更讲究一个快字;推时须墩身,滚肩,缩胯,身如反弓,远看就如同给刑徒作揖似的,刀锋过处人头竟能稳稳地停在刀面上,真是给足了死者面子。所以当时有钱的大户人家倘或有子弟要出大差,便争相来请关家行刑,为此不惜送上大把的花红财礼,还得满嘴的奉承话儿,生怕对方一个不答应,使受刑的人遭了最后一遍罪。

关家的祖上也非泛泛之辈,曾被御赐黄封为八旗勇士,并官至都统,颇有战功。可他的后辈儿孙却个儿个儿的不争气,真是“黄鼠狼下豆处子,一辈儿不如一辈儿。”几代下来,不仅被渐渐踢出了官场,且连半个读书人也没有供出来,只好退而求其次吃起刽子手这碗末流的武行儿饭了。好在关家做起活儿来一向地道,江湖上颇有名号,以此还算混得下去。可是天底下没有永远不破的铁饭碗,到了关三儿这代却怎么也混不下去了。因为什么呢?您再接着往下看。

关三儿是关家的独子,本来生得浓眉大眼、相貌不凡,可偏偏在小时候得过一场天花儿,虽然捡回了一条命,却落了一脸麻子,算是破了相了。可他为人仗义,好个打抱不平,左近的一帮子“呀咋子”、“琉璃球”全都敬他、畏他、惧他,便一齐给他起了个“麻三儿”的绰号。后来村中人叫的久了,本名儿倒没人再去提了,都只叫他麻三儿了。

关家虽说吃的是官饭,却不是在册的官人儿,按月有月银可以领,而是仅有一个挂名儿的差事,能不能有收入得看这个月出大差的人多不多,就这还是老爷子攀了庆王的门子,花了银子才运动来的。在大清朝好的那会儿,八旗子弟总有月银可以领,必有老米可以吃,根本用不着出去做活儿,早就轻省惯了。然而就算是铁杆的庄稼也经不起岁月的消磨,过了百十来年,八旗人家大都没落了,而关家老爷子倒是有着八旗子弟的骨气,不肯就这么辱没了祖宗,便立志从军,恢复祖业。然而那会儿的清朝官场早就腐败透了,敢在门口儿挂着大秤卖官儿,普通百姓真要是闭着眼睛从军,只能做个战场上充数的大头丁,白白枉送了性命。没法子,老爷子只好翻出家谱,拼了老命才算攀上了庆王的包衣奴才,又打点了些银子,这才从衙门里谋了个挂名儿的刽子手,聊以为生。

这份差事来之不易,老爷子当然把它看得比命还重要了,总指望着能借此发迹,重振祖上的雄威,于是那把祖传的断头刀就成为传家之宝了。为了显示这把刀的尊贵,老爷子特为它修了一座祠堂。说是祠堂,其实比村里的茅坑儿也好不到哪去,不过是茅草为顶,芦席为墙罢了,一入秋冬之季,只要朔风这么一刮,祠堂就会东倒西歪,让人看着脊梁根儿也跟着发凉。

您别看祠堂简陋,其中还依例设了香案,终日里青烟缭绕,远看还真有几分仙气呢。可是村子里的人只要看见了摆放香案的供桌,便能猜出供桌及香案必是从村头的破庙里偷来的。每当有人如此质问,老爷子便会理直气壮地说:

“尔等凡夫俗子而已,肉眼凡胎怎能知晓这宝刀的来历?如若将它说明,真真能惊杀尔等。此刀乃是顺治爷御赐的宝物,刀锋上附有龙气。想当年我家先祖将其悬于腰际,南征北讨,杀人无算。刀锋过处犹如电光破空,砍头劈甲更胜削瓜切菜。用上土地庙的供桌怎么了?要说这还是土地爷托梦求我搬的,能接三分龙气儿,也是他的福份了。”

总之对于八旗子弟的那副腔调和一张酸脸,老百姓早就看的够了,于是再也没人愿意与他拗口,只是土地庙的老鼠跟绿豆蝇也尾追而至,见天儿在一块儿起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启神前纪事 九叔门下大师兄 异灵根资质的我,道侣竟是天灵根 恶毒女配看见弹幕后杀疯了 飞鱼传 凡人修仙,从炼器开始 综武:六扇门武神,一刀镇天下 雪中:收徒后,暗觉自身已无敌 佳人难以良人配 浮生旅记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